不過,因為樂曲不同的調性,或者旋律的起伏引起把位的改變,手型都或多或少的時刻在變化。如果不知曉不注重這些手形改變的細節,我們就完全可能犯下錯誤,音準的錯誤,抑或還可能造成雜音噪音,甚至影響音樂的連貫和流暢性。
說到底,手形的改變是因為音位與把位的改變而引起,不同的調性在相同把位和不同把位,都有不同的音程關系和不同的手指位置。因此,我們在搞清和訓練小提琴左手手型的時候,就務必熟悉各種大小調音階在四根琴弦的常用音位。只要對每種調性的音階位置了如指掌,并且對它們的全音半音排序都爛熟于心,就能在小提琴指板上做出相應而準確的手型。例如,小提琴第一把位有四種不同的音位手型,我們列舉其中兩種,請看附圖。
從圖上可以看出,這兩種音位手型都是在小提琴的第一把位,它們只有細微的差別,就是半音位置的不同。第一種音位手型半音在2、3指,第二種音位手型半音在3、4指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為演奏的是不同的調性。不過還請注意,每種手形都是在四根弦上拉不同的調(這樣才能使每根琴弦半音位置統一)。
跟大家說這些,無非就是提醒小提琴初學者,一定要注意音的位置變化會引起手形的變化,知道了這些變化,就能把小提琴演奏得更為準確更為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