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彈箏把小指列為“禁指”,意思是彈箏時不能使用小指。而古箏技法流傳到今天,現代箏的演奏者仍沒有重視對小指的啟用,小指一直處于輔助性的地位,如大指搖指時,小指扎樁作為支撐點,起到平衡手指的作用,或者偶爾用于撥弦,小指始終沒有正式地參與彈奏的行列,而成為“閑指”。我一直考慮,小指在鋼琴、提琴、琵琶、二胡等樂器演奏中所起的作用與其它手指同等重要,為什么在古箏演奏中不能使用呢?
“快速指序”出現之前,無名指除了在“琶音”中使用以外,幾乎沒有任何“用武之地”,而“快速指序”出現以后,無名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,與中指、食指、大指幾乎占據了同等重要的地位?!肚榫叭隆罚ㄐ鞎粤兆髑┲?ldquo;四指輪”出現之后,無名指在演奏中所起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。由此可見,任何一個手指都能起到自己獨特的作用,小指也不例外。既然如此,我們是不是可以創建一種小指能夠用得上的技法呢?
比如說:在“快速指序”的基礎上增加對小指的使用,使之成為五個手指并用的“快速指序”,即在“四指輪”的基礎上增加小指的彈奏。這樣,當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輪奏時,大指可以彈奏另一聲部的旋律。這些做法是否可以呢?事實證明這是完全可以的:在我創作的《雙江舞曲》結尾段落中即采用了“五指輪”的技巧,效果很好,目前我正在嘗試的“五指快速指序”也已初見成效。當然,小指的技法還不只限于此。也許有人會說:小指又短又小,根本無法使用。那么大指比小指還短,可是在古等彈奏中,它的作用比任何手指都重要,用途也很廣泛。
大指與其它手指的有機配合,形成了古箏豐富多彩的彈奏技巧。實踐證明,手指并非因為短小就無用,而是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某些習慣造成的偏見,導致了五個手指的不平衡。任何技法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,我相信只要堅持練習,就一定能開發出小指的靈活性,使它與其它四個手指一樣,在演奏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。